常识网。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!

最近更新文章排行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社会百态

传承清明文化 弘扬忠孝精神

时间:2023-04-12 人气: 作者: 天道布谷鸟

传承清明文化 弘扬忠孝精神

——归国华侨李笑天纪念母亲百岁诞辰

 

(供稿:天道布谷鸟)

2023年4月5日,清明节当天上午,加拿大归国华侨李笑天和家人,在其故乡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镇董桥村“万贤楼”三楼会议厅,为其母亲张玉梅举行了“诞辰一百周年追思会”。

图:万贤楼外景

张玉梅的四弟李四安夫妇、妹妹李翠梅,儿子李文正、李文献、李笑天,女儿李瑞莲和女婿张科军,娘家侄子张国胜夫妇、张百顺夫妇、侄子张永良、侄子李国志、李国营、侄女李瑞、李俊旗、李缺、孙子女李规划、李光辉、李新光、李强、李月兰、李梦华,侄孙子女,重孙子女等亲友和乡亲30余人参加了这场纪念活动;还有来自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厦门、湛江、新疆、湖南、郑州、驻马店等地的亲人,以及远在加拿大、德国的十多位亲人发来缅怀词和感恩词;海内外20多名亲人观看了追思会线上直播。

图:李焕然、张玉梅夫妇油画像

张玉梅老人的四儿子,从加拿大回国的华侨、知名社会活动家李笑天主持追思会。全体与会嘉宾面向李氏家族的累世牌匾和李焕然、张玉梅夫妇画像三鞠躬。

接下来是李笑天介绍出席活动的长辈和嘉宾,对举办追思会的意义和议程作了简要介绍。李笑天说,这场活动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,传承中华孝道文化和家族文化而举办的,不仅李家、张家亲人参加,其他亲友乡邻也有参加,外地和国外亲友无法专程回老家的亲人,可以线上观看追思会现场直播。

图:纪念歌曲《正大光明往前走》在优酷上线

追思会的内容包括亲友回忆、缅怀张玉梅老人生前事迹,播放专门定制的缅怀歌曲《正大光明往前走》(原歌名《故乡的清水河》),宣读、播放海内外亲友发来的感恩词、缅怀词,还有给李焕然、张玉梅两位已故老人定制的油画像揭幕,燃放爆竹、上坟祭拜等,目的是缅怀已故长辈的美德与事迹,传承“天道酬善、厚德载福”的董家桥古镇第一大家族李氏家族文化和“待人厚道、慈悲为怀”的良好家风。

张玉梅老人的四弟李四安、大儿子李文正,对亲友参加追思会表示感谢。二儿子李文献在发言中回忆了爷爷李广瑞的教诲,也是70多年来李氏家族为人处世的原则。李广瑞是当年小黄河码头(宋朝时期的运粮河惠民河)董家桥镇颇有名望的乡绅,他乐善好施、助贫济困、待人厚道,他曾经说过“做人要厚道,不能怕吃亏。看高岗,是个坑;看钱近,离钱远。”就是说,做人要学会吃亏,做事要看大势,不能急功近利,斤斤计较,不要贪占便宜。母亲大人的一生都是这样做的。她老人家为人处世善于退让,从来不占人家的便宜,母亲信佛,讲究因果报应,她认为,如果把钱看得太重会损害人的德行和福报。

母亲张玉梅一辈子奉行“吃亏是福”的原则为人处世,生活困难时期,她老人家借东西都是借少还多;遇到自己家孩子和街坊邻居家孩子打架斗殴,首先批评自己家孩子,并且向人家道歉;孩子调皮惹事,母亲总是耐心地讲道理,从来不打骂子女。虽然母亲大人去世十多年了,但是她留下的好家风依然会传承下去。

张玉梅老人的娘家侄子张百顺在缅怀姑姑时谈到,姑姑在张家是孝顺女儿,对长辈特别孝顺;出嫁后,是一个好儿媳,任劳任怨,从来没有抱怨。姑姑的美德影响了张家、李家两个大家族。这是我们张家的骄傲。老人家是我们晚辈学习的好榜样,我们永远怀念她。

图:李笑天和故乡好友李根才在万贤楼门前合影

乡贤代表、李笑天在故乡的好友、退休教师李根才在发言中说,每次到大娘家做客,她待人都特别亲,嘘寒问暖、端茶倒水,拿好吃的水果和食物招待我们;她是一位慈祥、敦厚的老人,和她聊天让晚辈感到非常温馨和幸福。如今她老人家走了十四年,但是她依然活在我们每一个亲友的心里。

图:张玉梅诞辰一百周年追思会现场

四儿子李笑天在缅怀母亲时情绪激动,几度哽咽,他回忆了自己从小经历的几件事。第一件事,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,母亲用葫芦瓢借面粉做饭,借时是平瓢,还时是冒尖的满瓢。这说明母亲为人厚道,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,只能是自己吃亏,从来不占人家的便宜。

第二件事,是自己十一岁那年头顶上长个大疮,又疼又痒,整夜无法入睡,医院医生也治不了,最后母亲只好站在村口的水井旁(据说水井可以辟邪)用菜刀为儿子“动手术”,后来居然病好了,这是母亲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,因此内心一直充满感恩。

第三件事,是有一次母亲去赶集卖大蒜,一篮子大蒜才卖2元钱,可是不小心丢了,母亲从村里到镇上走了两遍去寻找,嘴里一直抱怨自己粗心大意。这段经历给李笑天自己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,那就是不能浪费一分钱,一粒粮食。

第四件事,是1978年,自己高中一年级第一次参加高考,下了考场才发现,母亲提着一个竹篮子一直在考场外等候了几个小时,篮子里是自己最爱吃的甜瓜,还有几个白面馒头。那时家里特别穷,只有过春节才能吃3天白面馍,平时吃的都是红薯干面做的窝窝头,连玉米面馒头都吃不上。

后来参加工作后,家乡两次修路、一次修桥,自己主动捐款累计十多万元,并且曾经用自己的工资奖金收入为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补贴。李笑天认为,做人应该知恩图报,自己长大以后的许多行为都与小时候母亲的言传身教、为人处世经历和影响有关,是母亲的言行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作为后代,有责任、有义务把母亲留下的好品德、好家风传承下去,因此才在几年前就开始为母亲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做准备。

2020年,李笑天专门邀请南京艺术学院画家为父母定制了油画像。2022年,李笑天自己写词《正大光明往前走》,委托作曲家谱曲,还在自己的出版的诗歌集里写上纪念母亲的话语,并在回忆录里用几千字的篇幅记载母亲生前的往事。

追思会上,宣读和播放了张玉梅老人的亲人发来的缅怀词和感恩词。从海内外发来缅怀词和感恩词的有,张玉梅老人的娘家侄女张秀莲、侄子李文忠、李文明、李文魁、李国站、孙女李金、李巧、李慧珍、孙子孙媳妇李计划夫妇、孙子孙媳妇李白夫妇、重孙子李敖和李栋梁、李昂等。       

张秀莲在《缅怀词》中写道,“我姑姑为人非常好,待人真诚厚道,赢得了所有晚辈亲人的爱戴,她虽然走了这么多年,其实一直还活在我们的心中。在我心目中,她老人家对人确实很实在,心地慈善,从来不驳人的面子,对我爷爷也特别孝顺。我姑姑是我们侄子侄女等所有晚辈学习的榜样。我们张家人真是有福气,出了这么一位人格高尚的人,不仅影响了李家的家风,也确保了我们张家大家庭的和谐平安。姑姑用行动践行了中华传统孝道文化,我们晚辈也要像她一样尊敬长辈、爱护子孙,把这个优良传统发扬光大。愿姑姑在天之灵能够感到欣慰,我们一定要把她的好品德、好习惯、好家风传承下去。”

图:李文忠题词

在郑州担任教师、节日仍然在加班的侄子李文忠,发来为追思会专门写的书法作品“天堂有福、英灵永生”。并且在发来的《感恩辞》中写道,“我代表在郑州的亲人表达对伯母的崇敬之情,感恩她老人家给李家子孙后代留下“勤俭持家、厚德慈爱”的好家风、好品德。她十几岁来到李家生儿育女、操持家务、吃苦耐劳、尽忠尽孝、善待亲友,不管是兵荒马乱、天灾人祸的困难时期,还是丰衣足食、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,她都严以律己、宽厚待人,努力做一个好媳妇、好妻子、好母亲、好婆婆、好奶奶。”

李文忠说,“她老人家天性善良,仁慈博爱,勤劳俭朴,吃苦耐劳,平易近人,乐善好施,她的品德和英名流芳千古;她是我们李家家风家训的代言人,是我们整个家族的骄傲,给我们留下了高尚、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我们老李家这棵大树之所以能够枝繁叶茂,完全是因为根扎得深厚,土壤肥沃。我们李氏家族人才辈出,财源茂盛,是祖上包括爷爷奶奶、父辈们的积德恩泽所赐。”

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孙女李金,在《感恩辞》中表示,“虽然奶奶去世已经10多年了,但是每次想起奶奶的教诲还是历历在目,印象最深的就是,无论别人怎么对待她,我从来没有听她老人家说过别人的不好。知道她幼年丧母,一生经历过贫困、饥荒、疾病,在艰难的岁月里她养育了六个儿女长大成人,从来没有听她抱怨过生活有多苦。在奶奶身上我感受到她的与人为善,坚韧包容,顾全大局。奶奶虽然没有文化,但她身上有一种超然宁静的美德和智慧。”

“想起奶奶,就想起奶奶家院子里的大槐树,无论经历严寒酷暑,到了春天都会开出淡淡的槐花香,就像奶奶的一生坚韧、朴实、善良,为了李家的子孙后代付出一生的所有。奶奶是这个世界上给过我温暖最多的人,记得小时候有时候被父母骂不敢回家,总是会跑到奶奶家寻求安慰和庇护,晚上的月光很亮,奶奶拉着我的手穿过夜色下的街道送我回家,并嘱咐我的父母好好待我。童年的快乐大部分是奶奶给的,小的时候每次围绕在奶奶身边看她做针线活,听她给我讲故事,每次都讲得我嘎嘎笑。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,唯有对奶奶最有耐心,我把奶奶当作这个世界上离我的心最近的人,是我最爱的人。如果有来生,我愿意多挤一些时间陪伴奶奶。”

远在福建厦门的孙女李巧,在《感恩词》中写道,“还记得小时候我拉着奶奶去寺庙烧香,路上奶奶说从来没吃过雪糕,不敢吃,我劝她试试买了两个,爷孙俩都吃得香,嘎嘎乐了一路。还记得我每次放学去奶奶的院里,她都翻箱倒柜地找各种好吃的好喝的拿给我……。还记得每次来到奶奶家,奶奶经常跟别人讲,做人不能忘本,教我们懂得感恩。饥荒的年代舅姥爷给了几碗麦麸救了我们一家人。还记得奶奶给我讲的故事:旧社会饥荒、洪水、家里招贼等,生活过得异常艰难。还记得奶奶的双手从来都没有停下过,不是帮家人摘棉花,就是在院子里种点菜。记得奶奶蒸的大馒头,又香又软,我第一次吃草莓、吃芋头,都是奶奶在自家院子里种的,还有奶奶院子里的柿子、鸡蛋大的青枣又脆又甜……。”

李巧说,“奶奶一辈子都是温暖的,博爱的,慈祥的,勤劳的,坚韧的,她一个人撑起了我们李家“勤劳善良、宽厚待人”的家风。现在回想起奶奶觉得好后悔。后悔没能好好跟她学习为人处世、吃苦耐劳的精神。只希望她老人家在天堂能够安详幸福,她的子孙会争气,不会给她脸上抹黑。”

张玉梅老人的孙媳王琳、重孙李昂,从德国德累斯顿发来的《感恩词》中写道,“常听家人提起奶奶生前的种种艰辛与不易,在当年特别困难的条件下,用她瘦弱的身躯扛起一个大家庭的担子非常不容易。她老人家朴实、善良、包容、勤劳、坚强的品质,深深影响着我们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;她老人家为家族无私奉献和付出的品德与情操,是我们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!”

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图:参加追思会的李氏家族成员和亲友

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孙子李白携夫人葛茂琴、重孙子李宇辰、李宇博、重孙女李宇曦,发来《感恩词》,“看到我爸发来的纪念奶奶诞辰一百周年追思会专门谱写的歌曲,真的是非常感动,相信爷爷奶奶在九泉之下一定会感到很满意、很骄傲,他们养育了这么团结的一个大家族,而且晚辈对长辈都很孝顺。作为李家海外生活的第三代、第四代人,我们一定把良好家风和文化习俗传承下去,让李家子孙后代牢记长辈恩德,努力做一个对国家、对社会、对人类有贡献的诚实善良的好人。”

在外地经商的重孙子李敖和外地就读的重孙子李栋梁,在《感恩词》中写道,“我们年少,与曾祖母所处时间甚短,不过也就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曾祖母慈祥的笑容,良好的品德至今还记忆犹新。曾祖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!正如专门为奶奶写的歌中所唱“正大光明往前走”是我们下一代做人做事的路标!我们一定把的良好家风和文化传统传承下去,让李家子孙后代牢记,如遇困难,我们会想起曾祖母的嘱托的那样——漫漫人生路,百折不回头,勇往直前,永不放弃!”

此外,张玉梅老人的侄子李文魁于上海,侄子李国站于河南郸城,侄子李文军于湖南耒阳,孙子李计划、重孙女李茉晗于北京,孙女李惠珍于深圳等地,都发来了感恩词或缅怀词。

图:参加追思会的李氏家族成员和亲友

李笑天说,此次追思会虽然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,但却是此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与道德洗礼,可以长期留存在亲人的记忆中。这对于我们传承家族文化、增加亲人凝聚力、和谐家族成员之间关系等方面,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。与此同时,通过海外亲人的参与,将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,滋养广大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,肩负起各自应该有的文化传承使命。  (责编 姚逸宁)

 

特别声明

如果本文涉及侵权或者有什么不当、错误和违法之处,请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实名联系朱以山,并发来证件材料、文章不当的书面理由或者处理决定,有关材料均可电子版,我们收到核实之后一定会给与认真对待,并尽快妥善处理。朱以山的联系电话:18515494818,朱以山的电子信箱:zys99999@163.com,也可以联系相关发布或者转发的平台。